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匠心: 張英 林佳珍 張文信



比科技新貴更珍貴的職人


2010-08-25 天下雜誌 454期 作者:丁筱晶

開模師傅說話比設計工程師還大聲;修改衣服的裁縫師征服貴婦名流。這些手藝高超的職人,在生涯路上,走得比「好學生」更精采。



德來空間設計總經理張文信
小木工變身室內設計師
德來空間設計公司玄關屋頂的前緣,懸掛著二十四片木片,以及用不鏽鋼釘釘在牆上的竹竿,簡單地在敦北商圈的水泥叢林中,打造了自然風的庭園。
戶外大量使用木製、竹製家具,不是每個台灣室內設計師都敢做的事。因為即使塗防水材料,木竹家具在台灣多雨、長期潮濕的環境下仍很可能腐爛。敢這麼做的設計師,就是德來的總經理張文信。
張文信不僅敢用別人不敢用的素材與空間組合,還能替客戶鑑賞家具、實際動手設計家具。這一切,歸功於他十五歲起受的木工訓練。
三十年前,十五歲的張文信拿著足以上台東高中的成績單,開口就跟父親說,想念天主教神父籌資創立的公東高工木工科。「你以後是要拿鐵槌,不是拿筆的啊!」擺麵攤維生的父親急了,怕孩子跟他一樣吃苦。但張文信卻告訴父親:「我以後會得世界金牌,保送國立大專!」
三十年後,張文信早已達成了對父親的承諾,甚至更好。他設計的家具,贏得亞太地區室內設計最高榮譽的IAI亞太室內設計獎的家具設計金獎,及國際設計大獎。不僅是木工,他更已是知名室內師。
老師傅磨練 教出一身手藝
 張文信說,他的一身手藝,得力於當年公東高工,師承德國、瑞士、奧地利技術嚴謹木工師傅的老師,嚴格訓練學生對木材重量、光滑程度、紋理甚至收縮程度的確實認識。這讓張文信清楚知道各類木材合適的擺放點與處理方式,對石材也很快觸類旁通。
「木材是懸掛式的,水下來的時候馬上排走,讓木頭在空氣中循環保持乾燥。竹子不插入土裡泡水,就不會爛掉,」張文信言之成理。
三十年前,改寫他命運的決定,他一點也不後悔。(丁筱晶)

裁縫師林佳珍

國民黨榮譽主席夫人連方瑀和藝人徐若瑄的交集是什麼,答案是裁縫師林佳珍。
工 作室位在台北市復興南路的中古大樓裡,二十坪房間內塞滿了縫紉師傅、裁縫車、燙熨台、以及數百綑縫線,顯得擁擠。讓小房間更熱鬧的一旁掛著、堆著的數百件 衣服:名牌洋裝、旗袍不在話下,貂皮大衣之外,還可見百萬骨董蕾絲洋裝。合理推測,這些衣服總價應可買下這間精華地段屋子。
這些待改衣服的主人,包括連方瑀、徐若瑄、歐陽菲菲、蘇有朋等政商名流,那一件骨董蕾絲洋裝,就是某電子公司老闆夫人拍賣回來的。
收費是一般裁縫的四倍,林佳珍最著名的,就是舊衣翻新、補針織衫破洞,連衣服表面的脫線與毛球,都能?回到看不出一絲痕跡。「是環境讓我練到這身手藝的!」

來自花蓮貧農家庭、高職家政科畢業的林佳珍,二十一、二歲就結婚、懷孕。為貼補家用,曾做過電子廠女工、麵包店小妹、美髮師,但最終回到修改衣服的老本行。從服裝店的修改師傅,到一人小店慢慢做到今日規模。能成為炙手可熱的修改師,林佳珍自認,是經驗磨練出的敏銳觀察力。
深諳客戶性格
林佳珍在與客戶對話中,就能摸出客戶性格。順手拾起架上或地上的數百件服飾,她都能說出主人和性格特色。採訪途中,一位負責修西裝外套的師傅過來請教。「依照他的身高比例,這塊還可以少一點。他這個人是很要求完美的,」她馬上記得。
但她坦言,修改師難免會遇到修改出來跟客戶想像不合的時候,所以必須輔導客戶心情。「一天修幾百件衣服很愉快,可以看帥哥美女,往往一栽下去就是十幾個小時,」她笑說。(丁筱晶)
模具界奇人張英
黑手學徒到總工程師
台灣高科技業用「北張英,南金虎」,來形容模具界兩大奇人。
北張英,就是現任和碩機構總工程師(CTO)、凱碩電腦(蘇州)總經理。畢業於大同工學院,五十九歲的張英是台灣早期高階的技術人力。
當年,他善用材料特性,大降成本替汽車儀表板開模,讓「汽車之母」吳舜文印象深刻。從汽車轉戰竹科,在虹光公司,創下三個二分之一紀錄,更使他一戰成名。


所謂「三個二分之一」,就是成形週期比同業少二分之一、模具開發時間縮減二分之一、從開發到量產時程也縮減二分之一。藉由三個二分之一技術競爭力獲得客戶信任,協助公司搶下訂單。
張 英的傳奇,他自認來自實作與理論、黑手與科學兼備的培養。工學院畢業後,張英進入大同的板金廠,老師傅不讓他碰模具,他不氣餒,一個人在熱氣、臭氣沖天的 廠內,徒手削著模具的毛邊,將開壞的不良品一個個分類,從最低階開模過程摸索起。在車廠內,為了學大型模具技術,跑去偷看日本師傅做工,被師傅狠狠丟了兩 次鐵把手,硬趕了出去。
而學校裡學到的工程分析科學方法,從材料特性、熱脹冷縮造成公差,來控制開模的精準度。才是張英三個二分之一奇蹟的關鍵。
張英科學開模的實力,在研發、設計掛帥的科技廠裡,說話份量十足。一般開模工程師遇到設計部天馬行空的設計,就算不行也不敢吭聲。但張英卻介入討論,開發前期就強勢要求工業設計,要考慮開模可行性,縮短試產到量產的時間。
張英向來拒絕新人直接空降設計部。新人工程師會被張英先安排到品保部,數週後通過考核再轉到工程部,親手學習組裝機台及做測試,實地了解生產製程,合格後再到模具廠學模具設計、射出成形,最少兩年磨練,才有資格進研發設計部。

「過程中很多高學歷的陣亡了,」他堅持,不要不食人間煙火的工程師。北張英無法妥協的,何嘗不是徒手架起的基本功?(黃亦筠)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