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日 星期五

寂靜的世界—陳景容個展2023。陳景容《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廖志峰;描繪歌劇《遊唱詩人》場景的素描

 
🌃寂靜的世界—陳景容個展|#展區介紹🌃
▌文藝復興傳統的回歸
濕壁畫(fresco)盛行於文藝復興時期,其起源已不可考。繪製方式為在牆上塗抹灰泥,並將礦物顏料繪製在尚未乾燥的灰泥,待乾燥凝固後,其圖案便成為牆壁的一部分。世上許多名作採用濕壁畫技法,如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拉斐爾《雅典學院》等。
陳景容的濕壁畫師從長谷川路可與島村三七郎,後來更被傳授壁畫剝離技術,意即將彩繪層從牆面剝離並轉移至新的媒介上。為了精進壁畫技法,陳景容時常臨摹米開朗基羅及法蘭契斯卡的作品,就此醉心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在往後的繪畫題材也可瞧見影響。
畫作中,藝術家承接西方藝術的傳統,以裸女作為主題。裸體在希臘羅馬至文藝復興時期,被視為自然美的展現,陳景容延續此典範,依循均衡、理想的原則,傳達對美的概念。
_
🌃寂靜的世界—陳景容個展🌃
展覽時間|2023.08.26-2023.12.03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201-203展覽室
展覽資訊|https://bit.ly/3sg3qWg
所有心情:
71




****

陳景容《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為藝術家陳景容先生數十年來聆賞音樂會、歌劇時的感觸寫成的散文與當場即興所畫的素描;書內圖文並茂,展現了古典音樂與繪畫藝術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最真情的見證:藝術沒有媒材上的界線,不同的展現,來自相同的感動。

  《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集結陳景容數百張重要速寫、在音樂會即興作畫的素描,搭配文字記錄與文章,重現每一次沉浸美好藝術時空的感動。

  在音樂會中描繪的作品,相較於隨意畫下的素描,反而是認真捕捉瞬間而描繪的作品,蘊藏著當時的感動和描繪的興奮。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景容


  陳景容教授是當代臺灣一位極有才華的藝術家,年過八十的他,孜孜不倦地從事藝術創作已超過半個世紀,在藝術、學術、教育、社會等方面的回饋和奉獻上,均有亮眼成績。他一生將生命和藝術創作緊密結合,對於藝術的追求充滿著熱情與執著,堅持理想、追求完美、勤奮不懈,其精神令人感佩。

  陳景容1934年出生於臺灣彰化,1953年習素描於張義雄,1956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並且是發起組織「五月畫會」的原始會員之一。1960年赴日深造,1963年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1965年畢業於東京學藝大學,1967年自東京藝術大學壁畫研究所畢業,回台後發起並成立臺灣美術教育學會,1968年任教於國立藝專(今臺灣藝術大學)與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開設國內美術系最早的銅版畫課程。1972年任國立藝專美術柯主任,1977年起任師大美術系專任教授,1979年起任美術研究所專任教授,1996年退休,並獲聘為名譽教授。

  陳教授對促進海外藝術文化交流不遺餘力;在世界各地重要美術館的個展及聯展亦不計其數。包括在國立歷史博物館、東京練馬美術館、巴黎六區市政府大廳等處舉辦個展;又曾應邀參加「法國大師與新秀展」、巴黎羅浮宮「國家美術協會S.N.B.A聯展」等。2003年曾向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呈現馬賽克嵌畫《聖家畫》,由教宗親自接見。2011年,馬賽克嵌畫《耶穌的祝福》於世界展望會的義賣活動上,由宏達電以新台幣500萬元認購,該筆善款已由世界展望會捐往日本311東北核災賑災。

  陳景容為法國藝術家沙龍獨立沙龍會員,是臺灣少數同時專精濕壁畫、馬賽克嵌畫、油畫、水彩、素描、版畫等多種媒材的藝術家,更是最早引進繪畫正統修復觀念的專家。其作品屢獲大獎,如:中國畫會金爵獎、吳三連文藝獎、文建會文馨獎,以及法國藝術家沙龍銀牌獎、銅牌獎、榮譽獎;並獲頒法國秋季和獨立沙龍永久會員、台北市榮譽市民、師大傑出校友。2008年又獲中國北京「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特邀入選獎。作品種類十分多元,畫面多呈現低彩度的濃郁色調,風格細膩、寧靜,卻又能展現超現實的意境,可說是台灣超現實主義的先驅。近年因喜好古典音樂,創作了許多以音樂為主題的作品。
 
 

目錄

自序一
自序二
1 序曲
2 阿伊達
3 難忘的托斯卡
4 魔彈射手
5 卡門
6 伍采克
7 再次欣賞《阿伊達》
8 波西米亞人
9 風流寡婦
10 弄臣
11 霍夫曼的故事
12 魔笛
13 獨奏家
14 國家音樂廳濕壁畫
15 教堂音樂-俄羅斯合唱團
16 羅斯托波維奇及黎奇
17 再次欣賞 《唐.喬凡尼》
18 在教堂和克里紐美術館的演奏會
19 韋瓦第的榮耀頌
20 不列頓的歌劇─旋轉螺絲
21 寫實主義的歌劇
22 義大利歌劇
23 歌劇花絮
24 法國巴洛克四重奏
25 八月雪
26 拉美默的露琪亞
27 台灣交響樂之父─蕭茲
28 管樂指揮家與獨奏家
29 新秀演奏會
30 女高音傑西諾曼
31 女高音芙蕾妮
32 男高音里契特拉及女高音韓翠克斯
33 女高音李靜美
34 捷克國家合唱團
35 國王歌手
36 法國鋼琴大賽得主黃伊珊
37 皮影戲與韋瓦第的四季
38 阿班貝爾格四重奏
39 盧家雙姝
40 次女高音王郁馨
41 馬勒的《大地之歌》
42 小提琴家神尾真由子與鋼琴家上原彩子
43 印度、埃及與烏克蘭音樂
44 巴黎索邦大學的音樂會與街頭音樂家
45 馬賽克壁畫的習作
46 吉他演奏者
47 師大學生演奏會
48 家庭音樂會
49 「音樂心」和在台北的音樂會
50 漂泊的荷蘭人
51 藍鬍子公爵的城堡
52 畫在節目單上的素描
53 2013 年之後聽過的歌劇
54 音樂欣賞樂趣無窮
後記

 
 

自序一
  
  我利用大學的暑假和寒假,前往巴黎的畫室作畫,掐指一算也有十五年了。一年之中,約有四個月,我會待在巴黎。
  
  二○○三年,參加巴黎的聯展,我的作品獲得法國美術協會會長的青睞,二○○四年在羅浮宮的愛麗舍宮中沙龍,代表台灣參加特別展。在沙龍展中,我的作品獲得相當好評,促成後來在巴黎六區的區公所會場舉辦個展。
  
  個展中,展出我的不少嘔心瀝血之作,有位美術館研究員克利斯多福稱讚「真是非常傑出,簡直是大師的作品。」後來,這位研究員造訪我的畫室,注意到我的素描和版畫,向我提出請求,希望刊載在美術專業雜誌《Art&Métiers du Livre》。後來,雜誌寄達我的手中,發現我的畫作介紹竟然和畢卡索、達達主義畫家的素描、羅浮宮中十九世紀畫家作品的素描等列載在雜誌當中,令我震驚不已。在雜誌刊載的畫作中,有一幅描繪歌劇《遊唱詩人》場景的素描。這幅作品在音樂會的素描作品中,我自認為是精心傑作,不禁佩服這位研究員的好眼光。
  
  某日深夜,台灣的葉方小姐來電。當時的時間是台北的早上,卻是巴黎的半夜。我睡眼惺忪地接起電話,對方徵詢我:「老師,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行個展時,也同時在音樂廳迴廊畫廊中,舉辦音樂會素描的個展吧。」由於半夜突然被吵醒,所以我立刻冷淡拒絕:「不行,光是歷史博物館的展覽就已經分身乏術了。而且,現在開始裝框也來不及啊。」
  
  早上,葉方再度來電。這次他說:「我和許博允先生談過,他認為非常有趣耶。」我聽了之後,答道:「是嗎?那我考慮看看。」許先生是台灣最早引進歐美演奏家的人士,他投注龐大資產,並竭盡全力,以期提升台灣的古典音樂水準。
  
  而且,手邊正好有最近撰寫的《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散文,我想,如果能夠翻譯成中文出版,一定更添趣味。這篇原本是我以日文書寫的散文集《落葉集》的一部份,但是插圖不易編入《落葉集》中,正覺得可惜時,如果只出版《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單行本,就能夠隨心隨意地編入插圖。
  
  我當下立刻決定,一邊開始思考策劃展覽,一邊翻找塞滿了素描簿、音樂會節目單、小紙張的置物櫃。結果,我發現十二幅完全契合這次企畫的精彩素描。如果沒有這次的提案,這些素描或許將永遠被掩埋在黑暗之中。
  
  巴黎飄著久違的小雪。今年的寒假,我待在巴黎,日以繼夜地趕工完成油畫。完成描繪多年的油畫,實在令人厭煩。每當發現細微缺點時,就得一點一點運筆修補,這項令人頭昏腦脹、考驗耐性的作業不斷持續著。而且,作品已經接近完成,如果因為修正而失敗,就萬事休矣,所以絕對不容大意。我抱著「如履薄冰」的心情面對這道作業。
  
  據說,達文西常在製作的途中,丟開畫筆,說道:「畫作的最後完成,交給弟子就行了。重點是作品的構想。」或許,我也是以同樣的心情在畫畫吧。腦中總是接連不斷地湧出新靈感,最初描繪新作品草圖時,總是最令我開心。一邊期待作品的完成模樣,一邊揮舞著畫筆,那種趣味格外不同。作品在最後完成階段時,其實一點也不有趣。
  
  在音樂會中描繪的作品,與其說是隨意畫下的素描,反而是認真捕捉瞬間而描繪的作品,不如說是表現當時的感動和描繪的興奮。我從未聽過有類似的畫法,相信這是一個嶄新的領域。
  
  今晚,我在住家附近的咖啡店中啜飲著咖啡歐蕾,一邊眺望著窗外飛舞的白雪,一邊寫著這篇序文。我突然想起,某天我在巴黎的法蘭西喜劇院觀賞完喜歌劇《旋轉螺絲》,也是在咖啡廳中享用咖啡歐蕾。
  
  一個星期之後,我將返回台灣。然後立刻就是大型個展。今年暑假,我成為國立師範大學的名譽教授。在四月的個展中,我希望能夠不辜負名譽教授之名。我滿心期待著,卻又想到每天將為個展準備忙進忙出。現在待在巴黎,能夠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地專心製作,我非常珍惜現在的日子。
  
  我是一位畫家,對於歌劇的感想,或許有誤解之處。至於本書的中文部分則由蔡青雯小姐幫忙翻譯,此外,我的日文也可能有誤。對照日文的中文解說,為了方便讀者閱讀,並非逐字逐句的翻譯,而是採取意譯,若有不適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海涵。歡迎各位讀者的指正,將來再版之時,將參酌更正。不過,懇請各位讀者將本書視為是一位畫家的隨口亂語,則甚幸。

自序二
  
  我一邊著回想在音樂會中描繪的素描,一邊撰寫,曾有數度覺得應該就此停筆了。
  
  這些文字都只是在閒暇之際,陸續寫下印象深刻的回憶;在等待出版機會中,不斷添加,其實原本並沒有任何的規劃。
  
  二○○六年寫下的序文,經過了三年多,二○○九年,這本散文集將由台北的國家音樂廳所屬出版社發行,我整理以往音樂會的節目單、筆記本、素描本等,陸續出現不少精彩的作品。自己都不禁佩服自己竟然聽了這麼多,畫了這麼多。這些都是累積了五十年的作品,數量龐大。在出版前夕,雖然我明白已經沒有時間餘力重新補綴每篇文章,但是我仍舊打算依照數量龐大的素描,添加補足新的說明。在整理音樂會節目單之際,印象深刻的音樂會鮮明浮現;不過,也有模糊不清的記憶;當然也有「我竟然觀賞了這種音樂會」的記憶。所以,這次,我一邊整理,一邊詳細寫下印象深刻的回憶。
  
  最近,本書即將出版的消息似乎傳了開來,經常有演奏家或音樂愛好者贈送入場券給我。每當我前往聆聽時,我仍舊是邊聽邊畫。
  
  我在台灣時描繪了不少作品,卻有些總是遍尋不著。所以本書只收錄我曾親自前去聆聽並繪製的作品;有些精彩的音樂會或廣為人知的演奏家,很多未收錄在本書中;或是剛好我人身在海外而無法前往。如此一來,對於未能收錄本書的部分,實在覺得心有愧歉。
  
  還有些素描是在畫完之後,立刻當場送給演奏家,未留在自己的手邊。真希望這些持有我的作品的人,能夠拍照寄送給我。
  
  演奏會中,有時會偶遇多年不見的好友。除了學生之外,還有打扮高雅的觀眾聚集而來,形成知識階層聚集的氛圍,又像是氣質高雅甚有品味的中產階級。參與其中的觀眾,臉上都洋溢著幸福與知性。不過,只有我帶著素描本。
  
  我希望有一天能夠以這些音樂會素描為主題舉辦展覽會,我相信這天必定會來臨。在音樂會上描繪的作品是我個人獨特的畫風,一些作品已經編入畫冊當中。觀賞這些作品,總能回想起聆聽這些音樂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種狀況,有悲有喜,彷彿在觀賞著自己人生的各個畫面,十分有趣。
  
  總之,這次付梓出版的決定倉促,無緣收錄的音樂會或節目單,我決定留待下次分享。
  
  在出版前的這四年之間,感謝協助中文翻譯的台灣人蔡青雯小姐,以及日文確認的日本人岩崎友里子小姐。
  
  日文對我而言,畢竟是外文,無法完美靈活運用;而且我是一個畫家,音樂是另一個不同領域,若各位讀者有任何想法,懇請賜教。


----

前些時候,志峰兄談起陳教授的書之再版。這本書的"自序 一"有段談"自認為精心傑作"的歌劇《遊唱詩人》畫作,正文竟然沒收入。
查了半天,竟是《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的封面。
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
作者: 陳景容
出版社:允晨文化
出版日期:2016/09/01
封面畫:
****
"2005年法國著名藝術雜誌《Art & Metiers du Livre》第250期中以大篇幅介紹陳教授及其作品,該期內容也介紹Picasso,龐畢度中心達達主義藝術家以及Anne-Louis Girodet等藝術家的作品。此報導引起法國國家圖書館注意,並收藏陳教授版畫及素描作品共30幅,由此可窺見其受重視的程度。"
***
"可能是「遊唱詩人」中的一幕,面看歌劇、一面在暗中摸索著作畫,有些線條無法接起便是這個緣故。"

留言




廖志峰

他的文字像淡筆素描
為了上樂融哥《感性與理性》的節目,我又把陳景容老師的《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翻讀了一遍,還是很感動。撇開素描作品不談,他所提到的每一場參加的音樂會,都有他特別的經歷和體會;而且,也不是每一場都很愉快,有幾場以現代手法演繹傳統歌劇作品的演出,他認為美感盡失,完全談不上觀賞的享受。他有自己的看法。我還注意到有一幅畫著女舞者向觀眾翻起裙子,露出光裸後臀的素描,書上解釋繪畫的當時,來不及畫上褲子,事實上舞者是穿著褲子的。
這書是音樂會的隨筆,也記載著人生的故事。他說有一次回故鄉參加一場告別式,告別式上竟然演奏《風流寡婦》的曲子,巧合的是,當事者的遺孀,也有著一個小情人。身為一個專注的藝術家,在生活上,應該不容易的吧。書裡頭也有他的前妻,曾任教師大音樂系的高橋雅子教授素描,一起生活的十六年,風風雨雨,在中日斷交後,也畫下句點,收在書裡頭,是一種坦然,也是一種懷念,我想,但我從來沒問。
下了節目,我對樂融哥說;我喜歡陳老師,喜歡他的真誠和溫暖。當然,他表達溫暖的方式不一樣。他帶我在師大附近的巷子裡穿來穿去,汗流浹背地去吃旋轉壽司;他請我喝的飲料是養樂多,都是奇特的經驗。樂融哥問:陳老師沒幫你畫素描嗎?當然沒有,他只畫音樂家,我笑著說。
這幾天收到他寄來的畫展邀請卡,但這份邀請很特別,他為他英年早逝的學生,藝術家簡正雄舉辦的追思畫展。他是這樣的一位老師,相較於他捐畫義賣義助醫院或受災地區的善行義舉,就毫不意外了。我很高興能認識他,也很高興能幫他出書。我想起第一次近距離看著陳老師的背影,是在陳維斌醫師的演唱會上,我那時想:這位老先生是誰啊?他有沒有在聽啊?認識他以後,有一次和陳老師去聽音樂會,他在黑暗中,拿起了素描簿畫了起來,一邊點頭打拍子,原來,他真的有在聽。
陳老師的文字像淡筆素描,醞涵了所有真誠樸實的情感。這本書如今是我的床頭書,我跟著他的音樂會腳步,穿行在異國他鄉的小巷裡,聽著心裡樂音的流動。
陳景容創作展
行雲,流/簡正雄追思展
2016.10.22-11.3
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德群畫廊
台北市師大路一號



關於陳景容老師,我寫了很多,但大多數的朋友都只看到我喝養樂多那段,我明明就想喝台啤,可惜陳老師沒有給我選項。82歲的陳景容老師,重新整理出版這本很有意味的音樂素描札記,希望可以給你開啟不同的心靈視野,缺乏美感和人文內涵的社會,也是一種貧窮象徵。今晚9.6七點半,我們金石堂城中店見,這是我最喜歡的城中書店,它別成一種街角風景,沒有了這間書店,重慶南路也成了荒原。


















陳景容音樂會畫素描 樸實有味 - 副刊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專精濕壁畫、馬賽克嵌畫、油畫、素描等不同畫技的陳景容,有畫壇多面手之稱,他熱愛創作、喜歡古典音樂,允晨文化日前再版發行他4年前著作《我在音樂會畫的素描》,並增加65頁新的內容,允晨文化總編輯廖志峰形容為「紙上臥遊音樂會的奇書」。82歲的陳景容對自己的素描功力相當自信,常提起早年留日在街頭幫人畫像賺零用錢的趣事,直到現在,他仍隨身攜帶炭筆和紙張,不時小露身手,總博得滿堂彩。


NEWS.LTN.COM.TW








沒有留言: